历史沿革
●1908年 加拿大人胡祖遗(中文名)在灯杆坝开办简易诊所。 ●1914年 迁址雨台山正式开办医院,时称“自流井雨台山医院”,床位20张。 ●1916年 开始修建一幢三层楼病房,加拿大人叶其臻设计。此楼是当时自贡最高的现代建筑物。一直使用到1976年拆除。 ●1917年 完成病房大楼男病房部分,时称“福音医院”,设病床60张, 年手术500人次,门诊10000人次。 ●1918年 医院自办护士班,学生仅五人,只招男护士,由中国正式护士第一人朱素荃负责。 ●1920年 病床数与成都华西医院相同(150张),门诊量居全川之首。 ●1929年 正式改称“仁济医院”,隶属“中华基督教会医务委员会”。 ●1939年 正式成立仁济医院附设的“自贡市私立高级仁济护士职业学校”,朱素荃任校长开始招收女生。 ●1949年 医院此时病床80张,职工102人,其中卫技人员23人(医师7人,护士11人)由盐务局和教会拨款在雨台山建立护士校舍。 护士学校正式有校址。此前的学生均在仁济医院内半工半读。此时毕业学生11个班,共117人。 ●1951年 仁济医院和仁济护士学校被政府正式接管,分别更名为川南第二医院和自贡卫生学校。 ●1953年 川南二院与市立医院合并,更名“自贡市人民医院”。 川南二院原址(骑坳井)称内科部,病床160张; 市立医院原址(关外财神庙)称外科部,病床124张,病床共有284张。职工253人。 ●1955年 更名“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 ●1958年 学界泰斗、医院院长马君牧的《人工冬眠疗法治疗乙型脑炎及小病灶肺炎》论文获卫生部技术革命先锋奖章。 ●1960年 自贡市首例心脏二尖瓣手术成功。 ●1964年 自贡市首例开颅手术成功。病理科成立。 ●1974年 医院分成一、四两所医院,内科部挂牌为一医院(床位280张); 外科楼竣工并分离为四医院(床位200张)。 ●1981年 成立护理部 ●1984年 自贡第一部B超在我院投入使用 ●1987年 自贡首家开展腹膜透析,检验科开展乙肝“两对半”检查。 设备科、微机室成立。 ●1988年 胃镜、同位素彩色扫描机、脑立体定向仪,激光治疗机,400毫安X光机相继投入使用,当时均为自贡领先 ●1989年 自贡卫校与重庆医科大学和成都中医学院联合开办大专班、泸州医学院自贡第一教学医院在我院挂牌 ●1991年 我院在全市首家被评为二甲医院 ●1993年 投资270万购置日本岛津CT,此为自贡最先进的CT仪器 ●1994年 代管急救站,成立医院院前急救部 ●1996年 门诊大楼落成投入使用。 自贡首家医院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运行。 被省卫生厅批准为“爱婴医院”。 二甲”复评合格。 档案管理达国家二级档案管理标准。 被卫生部确定为“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 ●1998年 被评为园林式医院;成立眼科中心及肿瘤防治中心,接受“三乙”评审。 ●1999年 被省卫生厅评为“三乙”医院。 ●2001年 省肿瘤医疗集团自贡分院挂牌。与川大联办医学类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医院58名学员结业。 召开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命名大会 。 ●2002年 在自贡首家成功实施血浆置换术及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2003年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与自贡市卫生学校正式合并成立自贡市仁济医学中心引进人工肝治疗系统,创建重症监护室,成功施行肝移植,抗击非典取得胜利 ●2004年 新内科楼竣工使用 全省首例腹腔镜下活体供肾移植术成功;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和脾脏静脉分流术等新技术填补我市空白; 肿瘤科、心血管内科、呼吸科被评为市级重点专科。 ●2005年 外大科主任徐成新获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称号 申报肿瘤科、呼吸科药物临床实验基地,并通过省卫生厅初审 ●2006年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中心在我院挂牌 ICU与急诊科合并,组建急危重症部 呼吸科通过省级重点专科申报评审,实现自贡市省级重点专科在建项目零的突破 开设心理咨询门诊。 ●2007年 建成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全市首家开展流式细胞术检测,医用直线加速器正式投入使用 我市首家成功施行脾动脉栓塞术及射频消融术 卫校汇东新校区正式使用 首开先河推出“四个一百万”工程,人才加造力度前所未有 创新型地推出优秀编外人员享受编内职工待遇政策,卫生系统反响强烈 ●2008年1月 我市最大的卫生国债项目 --- 一医院板仓分院(自贡传染病院)正式开诊 ●2008年5月 派出16名医疗队员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医疗救援工作取得胜利 ●2008年9月 在应对“奶粉事件”的医疗救助工作中取得卓越成绩 ●2012年4月 新住院医技及实训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
|
最新动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