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官方网站
联系我们   医院OA办公系统   专家坐诊时间表  
您现在的位置:科室首页 > 科室动态
脑血管病的防治
发布时间:2013-08-06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脑血管病的防治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失语或言语不清、智力障碍、精神异常为主要特征。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又叫小中风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其病因与脑动脉硬化有关,是脑组织短暂性、缺血性、局灶性损害所致的功能障碍。(2) 脑血栓形成,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动脉炎、外伤及其他物理因素、血液病引起脑血管局部病变形成的血凝块堵塞而发病。(3)脑栓塞,可有多种疾病所产生的栓子进入血液,阻塞脑部血管而诱发。临床上以心脏疾病为最常见的原因;其次是骨折、或外伤后脂肪入血;虫卵或细菌感染;气胸等空气入血,静脉炎形成的栓子等因素,栓塞了脑血管所致。
  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1)脑出血,系指脑实质血管破裂出血,不包括外伤性脑出血。多由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肿瘤等引起。(2)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脑表面和脑底部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常见原因有动脉瘤破裂、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等。
 
 
脑卒中其实并不遥远,时刻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什么人容易患脑卒中
每个人都有可能患脑血管病(脑卒中或脑中风)。但是如果能控制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可以预防约80%的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即不可干预防的危险因素和可干预防的危险因素。
  不可干预防的危险因素,即不能控制和治疗的危险因素。例如,55岁以后,每增加10岁,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1倍以上;男性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度较女性高;家族中有脑血管疾病的人,发生脑血管疾病的可能性明显升高;黑人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白种人,中国人和日本人的脑血管病发生率也明显较高。
  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是指可以控制或治疗的危险因素。这是控制脑血管病的重点,主要包括:
  高血压:大约60%的脑血管病患者是由高血压病所致。高血压病人群的脑血管病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3—6倍。成年人至少每2年测1次血压,老年人更应该加强监测。血压应维持在小于140/90mmHg。有糖尿病的患者,血压更应该控制在小于130/80mmHg。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性是普通人群的2—3倍。血糖增高的患者,应通过控制饮食、体育锻炼或药物的方法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高血脂:胆固醇水平增高的患者,发生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大。如血脂增高,应通过控制脂肪摄入、体育锻炼或药物治疗降低血脂。
心脏病:各种心脏病,如心房颤动、心瓣膜病、急性心肌梗死等均可增加患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通常情况下,患有上述疾病时,应口服抗栓药物,以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
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动脉内膜是最早累及的地方。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征象,任其发展最终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造成血流堵塞或是斑块破裂形成血栓,或是血管到血管的栓塞,发生脑梗死。目前认为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卒中的危险因素。建议有将颈动脉彩超检查作为脑血管病筛查的不可或缺的项目。
  吸烟:吸烟导致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与吸烟的量成正比,最高可达不吸烟人群的6倍。戒烟后2年,卒中的危险性即大幅度下降;5年后与不吸烟人群已无明显差异。
  酗酒:长期大量饮酒可增加脑血管病发生的风险,适当饮酒可能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生。成年男性每天饮酒量应不超过1两白酒,成年女性不超过半两白酒。
  饮食:长期嗜盐、高胆固醇饮食增加了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而饮食中富含水果和蔬菜,同时减少钠且增加钾的摄入,则可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生危险。因此,每天应至少吃5种以上的水果或蔬菜,每天摄取钠应小于2.3克,钾大于4.7克。
  肥胖:长期缺乏锻炼、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的患者易发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从而增加了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因此,每天至少适度锻炼30分钟,可以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生。 
  为了让公众更加方便地了解自己或家人患脑血管病的风险,目前国际上推荐使用“脑卒中危险评分卡”。通过评分,患者可以知道存在哪些脑血管病的风险。如果“高危”项得分3分,应立即到神经内科就诊,咨询医生进行卒中预防;如果“警惕”项得分在4—6分之间,提示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应继续努力降低卒中危险;如果“低危”项得分在6—8分,提示在控制卒中风险上做得很好,应继续保持。
该如何预防脑梗塞呢?
 
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目前位居所有疾病的第一位,由于种种因素,从发病年龄看有明显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中年人的健康。脑梗塞占脑血管疾病的70%,因受损部位不同,轻者出现肢体瘫痪、语音或吞咽困难等各种症状,严重者出现昏迷甚至死亡。到目前为止,脑梗塞的治疗效果还不尽如人意,那么,究竟该如何预防脑梗塞呢?
识别先兆症状
一旦发生脑梗塞,其治疗效果常不能令人满意,因此,控制危险因素及识别早期症状(先兆症状)极为重要。大约有25%的患者在脑梗塞发生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医称为“中风先兆”。
常见的先兆症状为:①暂时的黑矇、单眼失明或偏盲;②记忆丧失;③语言不清、看不懂文字;④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⑤眩晕、呕吐;⑥看东西双影;⑦声音嘶哑;⑧呛咳或吞咽困难;⑨肢体动作不协调;⑩单侧或双侧口周及手部麻木等。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千万不要麻痹大意,尽管这些症状很快恢复,但也应尽快到医院查明病因,找专科医生诊断,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避开危险因素
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很多,有一些是无法干预的。如年龄,人过中年,患脑梗塞的风险会逐年增高,还有性别,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病。脑梗塞的发生还可能与遗传有关,但脑梗塞患者的家族成员仍可通过适当的措施达到预防目的。
除了无法干预的危险因素外,现已发现有许多疾病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与脑梗塞有关,例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颈动脉狭窄、吸烟、长期大量饮酒、冠心病、肥胖等疾病以及缺乏运动等,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或药物治疗进行干预。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与脑梗塞密切相关的重要危险因素,60%脑梗塞患者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控制不好可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塞的几率是普通人的2倍—3倍。颈动脉狭窄是一个潜在的危险因素,在出现低血压时,就容易引起脑梗塞。吸烟量越大,发生脑梗塞的几率就越大,吸烟者发生脑梗塞的几率是不吸烟人群的6倍。血脂异常、长期大量饮酒也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高危人群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要坚持规范系统治疗,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食深海鱼类及高纤维食物。根据医学专家研究,大蒜中的蒜素能起到抑制凝血因子的作用,有助于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当蒜素与脂质结合,会产生与维生素E相同的效果,具有抗氧化及促进血液循环的功能。动物试验证明,某些中药有降低血压及血糖的功能,同时能防治动脉硬化。富含纤维的食物可降低胆固醇,如燕麦麸、芹菜等。还应加强锻炼,养成运动习惯,持之以恒,才能维持理想体重,并减少胆固醇过高、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的发生。研究证实,运动可以增加寿命。运动再加上日常心情开朗,才能远离疾病。
  正确使用药物及选择治疗方法:
     目前除了控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药物如降压药、降糖药外,阿司匹林及他汀类药物也是被推荐长期使用的药物,还包括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等也是预防脑梗塞的重要治疗方法。具体的使用方法应咨询神经内科医师。
收藏   打印   关闭  
上一篇:
下一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