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站
预约挂号
微信站

您所在的位置: 医院首页  > 患者服务  > 健康宣教

肥胖,不仅威胁心脑,也是乳腺癌的隐形杀手

发布时间:2024-12-27    来源:    作者:杨思思    点击数:218
打印
字号:【

肥胖可以引起心脑血管等诸多疾病,但很少有人知道,肥胖却是引发乳腺癌的隐形杀手。肥胖是目前已公认的绝经后妇女乳腺癌发病的明确危险因素。肥胖可通过多方面因素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主要包括胰岛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紊乱、炎症细胞因子失衡、雌激素异常增加和瘦素及脂联素异常变化。

胰岛素:肥胖病人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下降,进而介导胰岛素抵抗,一项关于绝经妇女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绝经妇女体内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患乳腺癌的风险也明显增高。既往相关研究表明,体内高水平的胰岛素可调控 PI3K/AKT 信号通路,影响三大物质蛋白质、葡萄糖及脂质的代谢,从而促使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转移。

炎症细胞因子:因肥胖组织结构重塑过快,导致低氧状态,同时引起促炎反应发生导致巨噬细胞激活,从而使炎症细胞因子表达上调。这些上调的炎症因子的释放不仅可以直接作用于肿瘤上皮细胞,还对肿瘤微环境产生间接影响,导致局部和全身炎症,从而推进乳腺癌的发病进程。

雌激素: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在绝经前后的来源有所不同。绝经前女性其体内雌激素主要来源场所为卵巢,而对于绝经后的女性,除肾上腺分泌外,大部分来自于脂肪组织。在芳香化酶的作用下,肥胖病人体内脂肪组织中的睾酮可转化为雌二醇,雌二醇可使强表达雌激素受体的肿瘤细胞增殖及血管再生。

瘦素与脂联素:瘦素是由肥胖基因编码、脂肪细胞合成的蛋白,在肥胖人群体中瘦素与脂联素的比例明显升高。瘦素与其受体相结合,可使包括 PI3K/AkT在内的多个信号通路被活化,导致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及转移,进而加快了乳腺癌的疾病进展。

随着肥胖人数增加,与肥胖相关的乳腺癌问题也受到了关注。此外,肥胖会促进携带 BRCA1 或 BRCA2 种系突变的女性的乳腺上皮 DNA 损伤,BRCA1致病突变患者终身患乳腺癌风险高达73%,BRCA2致病突变患者终身患乳腺癌风险高达68%,确诊乳腺癌患者BRCA致病突变对侧乳腺癌患病风险增加4.5-5.5倍。因此,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积极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乳腺癌至关重要。

现已明确,超重和肥胖是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而且还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淋巴结转移、肿瘤复发等风险,让本就经受乳腺癌病痛折磨的身体负担更重。

乳腺癌确诊后的体重变化一直备受关注。术后辅助治疗带来了疲劳和味觉改变等因素都可能是患者体重增加的原因。罹患乳腺癌患者日常行为的改变,包括运动量的减少、饮食的改变等也可能与确诊后体重增加有关。

研究发现,诊断时,体重过轻和肥胖较体重指数正常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更高。在确诊I-III期乳腺癌患者中,确诊后1年体重中度增加(5%-10%)与全因死亡风险增加有关。与体重指数介于18.5-25kg/m2之间的患者相比,体重指数≥35kg/m2的患者全因死亡风险高出28%。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研究结果显示,与体重不变者相比,乳腺癌患者诊断后如果体重指数(BMI)增加0.5~2.0 kg/m2,复发风险增高40%;增加2.0 kg/m2以上,复发风险增加53%。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乳腺学组在《中国乳腺癌患者生活方式指南》中也指出,中国乳腺癌患者诊断后1 年半如果体重增加5 kg,死亡风险增加65%。

研究发现老年女性体重下降的部分原因可能是肌肉疏松症(骨骼肌耗竭),除了与年龄有关的肌肉萎缩外,癌症和治疗也会加剧瘦体重的减少。因此,需要更早地采取干预措施,通过控制营养影响症状来防止体重减轻,并促进体育锻炼以保持肌肉质量。

因此,将体重控制在健康的范围,不仅可以降低绝经后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确诊乳腺癌以后将体重控制在健康范围有可能改善长期健康状况。

 

作者:杨思思

 

 

热点新闻

    医院概况 |新闻动态 |专家介绍 |患者服务 |科室导航 |医院公告
    急诊电话:0813-2111111
    本部院区:自贡市自流井区尚义灏一支路42号   电话:0813-2100694
    在建新院区:自贡市大安区东环路1001号   电话:0813-2100694
    板仓分院:自贡市高新区板仓工业园区卫里路2号   电话:0813-8253939
    康复分院:自贡市自流井区南湖路916号   电话:0813-8108900
    预约电话:0813-2121048   0813-2121067   投诉电话:0813-2111148   门诊咨询电话:0813-2122165   联系电话:0813-2100694( 院办公室)   0813-2100427(人事科) Copyright ©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备案号:蜀ICP备14003336号-1  技术支持:四川百信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016号 
    意见反馈
    扫码反馈建议
    预约挂号
    坐诊时间
    医患互动
    官方微信
    微信服务号